在2024年4月27日举行的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高精尖技术产品首发会上,一款名为“天工”的人形机器人母平台惊艳亮相,标志着全球首例能够“奔跑”的纯电驱动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正式问世。这款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机器人,不仅身高163厘米、体重45公斤,还具备负载5公斤重物并以每小时6公里的速度稳定奔跑的出色能力。在盲视环境下,“天工”同样能够自如地通过斜坡和楼梯,甚至在遭遇磕绊、踏空等突发情况时也能敏捷调整步态,展现了其卓越的运动控制和环境适应能力。





此次发布的“天工”人形机器人,在多个方面均超越了现有的技术水准。与传统的机器人相比,“天工”配备了多个视觉感知传感器,操作算力高达每秒550万亿次,使其在复杂环境中的感知和决策能力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天工”还采用了基于状态记忆的预测型强化模仿学习方案,实现了对已有运动控制算法的兼容与优化,进一步提升了其运动控制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值得一提的是,与业内知名的宇树人形机器人相比,“天工”在多个方面均有所突破。宇树机器人虽然在行业内有着较高的知名度,但在运动控制和环境适应性方面仍有待提升。而“天工”则通过其先进的传感器配置、强大的操作算力和独特的运动技能学习方法,实现了对宇树机器人的全面超越。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表示:“‘天工’的发布,不仅代表了我们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重大突破,也预示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希望通过‘天工’的推出,能够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人形机器人作为集成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的产物,其未来的市场潜力巨大。据相关研究显示,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380亿美元,出货量达140万台。这一数字不仅反映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也预示着其将在未来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力量。

为了抢占这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北京市政府和相关企业正在积极完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布局,构建强大的生态体系。京城机电副总经理滕明智透露,下一步北京将重点围绕具身智能典型应用、技术标准和核心零部件等方面,加强研发和创新,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天工”等先进人形机器人的推出,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机器人将不再只是简单的工具或设备,而是能够与人类共同协作、共同进步的智能伙伴。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人形机器人为人类带来更多惊喜和可能。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