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9 19 日阿里云栖大会开幕,聚焦前沿科技和产业落地,设置了大模型、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三场巅峰对话。其中人形机器人对话《人形机器人的 图灵时刻》备受关注,由至顶科技 CEO 兼总编辑高飞主持,邀请了陈建宇、王鹤、王兴兴、张巍四位创业者参与。

  1.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与初心

发展历程

人类对人形机器人的探索可追溯到半个世纪前,早稻田大学 1972 年研发的 WABOT 是开端,之后出现了本田 ASIMO、波士顿动力 Atlas 等产品。2022 年特斯拉 Optimus 全球首秀和 ChatGPT 发布,掀起人形机器人热潮,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涌入上百个团队。

创业初心

王兴兴最初因技术限制反对做人形机器人,2016 - 2022 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使他在 2023 年年初涉足该领域,已发布两款人形机器人。


张巍认为通用机器人要做成人形,因为机器人要代替人类运动,通用操作能力需要双腿,且当下 AGI 发展趋势是从专用到通用,软件算法靠大模型,机器人与物理世界交互靠人形机器人。


王鹤介绍银河通用的机器人有多种形态,目前选择 360° 轮式底盘 + 双腿并成一条腿的形态,可在一些场景率先实现商用落地。


陈建宇强调具身智能主要关注智能和软件层面,人形机器人则限定形态,两者侧重点不同,星动纪元重视两者协同发展。

  1. 人形机器人的技术难点

陈建宇认为人形机器人技术关键在于小脑,它承接大脑思考,规划和调用硬件本体,但目前小脑技术相对薄弱。鉴别技术含量可通过观察其在被 捣乱时能否稳定、智能地适应环境并完成任务。

王鹤关心机器人上半身手眼脑的协调,包括泛化抓取能力和与大脑耦合时的导航能力。

王兴兴希望明年人形机器人能有更好的表演和操作能力。

张巍认为人形机器人的关键能力是泛化和通用,腿是实现通用能力的基础,要看腿是否能完成复杂地形行走和支撑双臂协同操作。

  1. 大模型对人形机器人的作用

张巍认为 AGI 发展为机器人产业带来革命,具身智能是多模态大模型的杀手级应用。机器人领域从规则驱动到算法驱动、再到数据驱动蜕变,公司遵循软件定义硬件,但数据定义软件的理念。

王兴兴认为通用人形机器人是大模型落地的好载体,二者是良好组合关系。

王鹤介绍大模型赋能机器人分三步,包括作为智能体调用 API 进行任务规划、作为控制器监控小模型执行过程、实现端到端视觉语言动作模型。

陈建宇认为大模型启发思考机器人的 scaling Law,人形机器人的突破需要不同数据融合和算力云端协同。

  1. 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与市场前景

市场规模

王鹤预计银河通用的机器人明年是商用元年,5 年内在相关场景出货达到 1 万台,10 年安全性可达进入家庭标准,15 年后可能形成千万乃至大几千万级别的市场。

应用时间

陈建宇认为人形机器人一两年内可做一些简单工作,会有早期使用者。

王兴兴比较乐观,认为明年工业场景或固定场景可实现商业落地应用,三年左右全球可能有通用型机器人 AI

张巍认为产业发展是事件驱动,应避免过早商业化。

进入家庭

陈建宇认为人形机器人已能自主导航到家门口敲门,但大规模进入家庭因家庭场景无边界、泛化能力要求高,会先在工业场景落地。

  1. 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展望

主持人最后提问人形机器人是否会接棒聊天机器人,在物理世界突破图灵测试,四位嘉宾都给予肯定回答。今年云栖大会人形机器人先进阵列展区展示了多款明星产品,圆桌嘉宾的回答和现场情况成为人形机器人热潮的缩影。至顶科技 CEO 兼总编辑高飞总结称相信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推动者会创造人机协同的新纪元,大会结束时还有四家明星企业展区的人形机器人和创始人向观众挥手致意的环节。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